百万富翁的历史变迁
(点击文末“阅读原文”,一键预约理财师)
不包括不动产和奢侈品,还怀揣100万美元,这样的人算不算富人?
美国《财富》杂志说,不算。因为生活和教育成本的提高,已让财富大幅缩水。这种现象,在中国也逐渐常见,所谓的中产阶级,已成为最焦虑的人群。
作者 | 诺亚财富品牌市场中心 贾雅楠
近日,美国《财富》杂志发表文章称,在美国,成为百万富翁(美元计数,不包括不动产和奢侈品,下同)不能算是“富人”,因为生活成本、教育和退休会让财富大幅缩水。
在中国,北上深等大城市生活的“百万富翁”早已沦为最焦虑的人群。而在很多年前,在中国听到百万富翁这个词,即便是以人民币计数,也让很多人都羡慕不已。这就是货币贬值的威力。
800万美国百万富翁,日子并不好过
《财富》杂志表示,虽然美国年轻人的工资增长低迷,就业前景不佳,但美国依旧有大量的财富,其百万富翁阶层的规模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国家。而且,这个阶层仍在不断壮大。
彭博社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的预测报道称,未来几年,达到百万富翁标准的美国人数将以平均每天1,700人的速度增长。到2020年,美国将新诞生310万百万富翁,2010至2015年期间,百万富翁人数增长了240万。
今天,资产价值(不包括不动产与奢侈品)超过100万美元的美国家庭约有800万个。
在美国,个人财富的大幅增加主要源自“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代际财富转移”。美国人的财富主要集中在年龄较长的群体,而他们已经达到富裕水平的后代将会继承一笔财富。
遗产继承对于保持财务增长至关重要。彭博社曾对资产价值超过2,500万美元的50岁以下投资者进行了调查,其中有75%表示,遗产继承是他们成功的因素之一。
但是,这些“百万富翁”们的日子并不好过。
彭博社研究,在美国,今天的个人净值100万美元,如果只看购买力,相当于1980的34万美元,在20世纪初只相当于4万5000美元。百万富翁们很难成为“富人”,因为生活成本、教育和退休会让财富大幅缩水。
过去几十年,中国物价变化翻天覆地
中国正在迎头赶上,国际房地产顾问机构莱坊3月发布的2017年版的《财富报告》提到,2016年,中国内地的百万富豪已经超过70万人,比十年前的18.8万人增长将近3倍。加上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分别20多万和10多万的富豪,大中华地区的百万富豪数目已突破百万。
100万美元,换算成人民币约690万元,恐怕只够北京一些天价学区房的首付款。
而如果看看物价的变化,或许更能理解如今百万富翁不易。
上世纪70年代末,米价0.14元,肉价0.95元,走亲戚送礼2元,压岁钱0.1-0.2元,1万元简直可以数十年不愁吃穿了。
2000年左右,物价在现在看来也是很低。韩寒写过一篇文章《这十年我亲身经历的中国物价变化》:
“2000年油价三元,加满一箱油一百多。
当时上海郊区的房价几百到一千元,市中心三千元。我说,这房价太贵了,太不合理了,市中心三千元一平米,买一百平米要三十万,老百姓要干十多年才能买得起房子,这是虚高的。干五年,买个一百平的房子,才是合理的。
房价虚高了一倍。不能买。马上会跌,跌破一千。”
那一年,如果你有600多万,随随便便市中心买20套房子。可想而知,日常生活会有多富裕。
时间回到10年前。
也就不到10年光景,房价、物价均鲤鱼跃龙门,工资涨幅水平却遥不可及,“百万富翁”的富人景象瞬间被打破。
百万富翁为何总觉得自己穷?
教育费用、生活成本越来越高,这让拥有百万资产的中国中产阶层,成为了社会最焦虑的人群。一方面,对比父辈,觉得自己已经很富有,另一方面,却因为飞涨的物价和房价感到穷困。
如果按照上海某家庭年收入40万元计算,还房贷20万,养育孩子10万,剩下10万也就够基本生活了。看似不错的收入、体面地生活,背后的焦虑不言而喻。
中国人较为传统的思想,为后代子孙留下点财产,是每个家庭都比较看重的。遗产继承,也已经成为众多中国人财富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让孩子们的生活比自己更好,让孩子生活在更高阶层,让所谓的中国“百万富翁”压力更大。
很多人炒房、投资、理财,已经不再贪图增值,而是为了在货币贬值的洪流下不让财富持续缩水而已。
资料来源:《财富》杂志等。
也许你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
上期必读《“没有房子?那也没关系啊”》
观察《什么叫给孩子“高质量的陪伴"?》
还不是会员?点击【阅读原文】,赶紧预约理财师!